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
椎间盘在出生前后及幼儿时期是有血液供应的,但成人后除了边缘有少许血管外,缺乏来自血管的直接的血液供应。它的营养来源,一是靠周边血管渗出,二是靠上下软骨渗透。椎间盘是人体最大的没有血液直接供应的组织。
另一方面,它们的负重和活动度最大,终日处于高负荷状态。腰椎间盘更是如此。胸椎和肋骨、胸骨共同围成保护心肺的胸廓,活动度极小,而骶骨,乃是一块整骨,几乎没有活动。因此,脊柱的活动,除了颈椎作点头、摇头、侧弯和旋转动作外,主要是由腰椎来完成的。
据测定,第四和第五腰椎,负担人体80%的重量。此外,各种动作是,肌肉收缩作用于腰椎的力量更不可轻视。据计算,静止状态下,年轻人下腰部椎间盘可承担800千克的应力。功能复杂,加上营养不足,导致腰椎间盘较早地开始了衰老的过程,它是人体内较早开始衰老的组织之一。20岁以后,椎间盘髓核即开始退变;30岁以后,纤维环也进入退变过程。腰部经常大量负重或活动,以及反复扭伤,可能加速腰椎间盘退化衰老过程。
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下降,弹性不足,向四周均匀膨出。它直接引起椎间盘功能下降。医生在手术时发现,许多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髓核严重退化,外观就像风干的梨肉或败絮。除了髓核含水量减少外,纤维环含水量也下降。更深入的研究发现,纤维的组成成分胶原发生皱缩,分解酶增加,使其可溶性加大,更容易降解。不同类型的胶原比例发生改变,弹性蛋白减少,分布不均匀。由此大大影响了纤维环的强度,椎间盘出现细小的裂隙。
退变的髓核受到应力时不能均匀外传,作用于纤维环中已出现微小裂隙的部位,使其扩大,引起撕裂。反复的微小损伤或一次突然的扭伤,均可导致髓核从椎间盘薄弱的侧后方突出,压迫后方的神经根,引起无菌性炎症,出现腰腿疼痛症状。下腰部的第四、五腰椎骨,负重最多,活动范围最大,因而最容易受到损伤,发生退变。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生于第四、五腰椎间盘及第五腰椎于骶椎间盘,前者又比后者略多。确切地说,平常所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包括了小半腰骶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生于35~50岁年龄组的人。从性别上说,男性发生率大大高于女性,这是由于男性体力活动较多,因而受到损伤的机会也多的缘故。从体型上说,过于肥胖的或偏于瘦弱的人比较容易得病。前者腹部脂肪堆积,增加了腰椎负担;后者肌肉力量不足,腰椎受力平稳失调,也容易受到损伤。各种职业均有可能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劳动强度大者,腰部容易受到损伤;长期坐位工作的人,由于腰背肌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缺乏锻炼,容易发生慢性劳损。此外,生活、工作环境潮湿、寒冷,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原因。
腰椎盘突出症的发病情况
腰腿痛是一世界性问题,自人类有医学史记载,就是医学史中所涉及的内容。尽管腰腿痛病因复杂,但近年来的研究日益集中在椎间盘病变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系腰腿痛的重要原因。据各家腰腿痛流行病学调查统计,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男性占1.9%-7.6%,女性占2.2%-5.0%,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生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但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诱发病因主要是在非正常姿势下突发性负重引起,常见于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一旦髓核突出,椎间盘纤维环损伤或破裂,很难复原,患者反复发作,主要表现为明显腰痛,并有下肢放射痛、牵引痛,下肢麻木肌无力,行走艰难,若得不到及时彻底治疗,长期的局部刺激导致突出物骨化、根管和侧隐窝狭窄,神经受损,下肢肌萎缩等病变,给病变后期的综合治疗增添了更大难度,其治疗效果常不够理想,患者将倍受痛苦折磨和经济负担。
腰椎盘突出症的治疗情况
腰椎间突出症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手术和介入三大治疗方法。由于手术治疗方法创伤大、费用高,患者多首选非手术方法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界正在努力探索侵入性更小、花费更少而又有效的方法。解决突出组织对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和无菌性炎症的化学性刺激是根治此症的关键。非手术治疗包括:卧硬板床、牵引、推拿、手法、针灸、理疗、痛点治疗、硬膜外腔或骶管充填分离法等,能减轻症状,消除疼痛,使神经功能得到一定恢复,但不能根治且疗效缓慢耗时长。手术治疗包括:显微外科腰椎间盘摘除术、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激光切除腰椎间盘手术、腰椎空心界面内固定物之手术。疗效确切,但往往引起硬脊膜和神经根广泛粘连,存在神经和血管损伤的风险,且手术时间较长,出血及术后感染机会也较多,因此风险大、费用高,难以被所有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包括:木瓜凝乳蛋白酶、胶原酶溶解术,单克隆生物介入、超低温消融术、臭氧介入等;而目前最为常用的是胶原酶溶解术。胶原酶溶解术以其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快,费用低,风险小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腰椎盘突出症的预防措施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和习惯正悄然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正日益增多,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为了预防腰椎间盘突出,希望以下预防几条措施能对您有所帮助。
1.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经过锻炼,腰背肌肉力量增强,全身反应敏捷,不易发生疲劳损伤。体重超重者应减肥,消除腹部下垂的脂肪,减轻脊柱前方的负担。有吸烟嗜好者应尽早戒除,吸烟可使体内小血管收缩、影响椎间盘的营养供应,并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引起长期咳嗽、哮喘,使椎管内及椎间盘内压力升高,促使其退变,发生腰腿疼痛。
2. 避免工作中强制的弯腰姿势和寒湿环境
如矿井高度要使矿工能直立工作;机床高度要便于调整,避免操作工长时间弯腰工作;办公桌椅的高度要合适;不要长期在寒湿环境中工作生活。
3. 注意自我调节,劳逸结合
避免长期、反复做固定动作,如同样是搬运工人,经常搬运大小、重量不相等货物的,腰肌劳损发生率明显低于那些经常搬运同一类型货物的工人。平时应做工间操调节。工作疲劳时要及时休息。
4. 尽量不穿高跟鞋,必要时扎宽腰带
穿高跟鞋时,骨盆前倾,腰部后伸,腰肌容易劳损。假如一定要穿的话,时间不宜长久,一旦出现腰痛症状,马上停穿。发育中的青少年和年老者不要穿。重体力劳动时,可仿效武术、举重运动员,扎宽腰带束缚腹肌,提高腹内压,帮助稳定脊柱,分担腰骶负担。
5. 剧烈活动前进行准备活动
人体的活动是由许多肌肉协作完成的。如果动作不协调,在其他辅助肌肉无准备的情况下,某一块肌肉突然剧烈收缩,可能造成肌肉损伤。适当的准备活动使全身肌肉处于待命、协调状态,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6. 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姿势
从地上提重物时,应屈膝下蹲,避免弯腰,加重负担;拿重物时,身体尽可能靠近物体,使其贴近腹部,两腿轻微下蹲;向高处放东西时,够不着不宜勉强,防止腰部扭伤。睡眠避免寒湿,最好选用棕棚床或硬板床,铺上7~9厘米厚的软垫,保持脊柱生理弯曲。
7. 其他
一旦发生腰部扭伤,应注意休息,及时治疗。